新华社南昌8月20日电 题:红土地上新活力——写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成长的多少意见》实验五年间 新华社记者 陈建华、胡锦武、赖星、余贤红 赣南从不穷乏存眷的眼光。 从《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成长的多少意见》出台至今的五年间,这片土地上产生的变革令人赞叹。 鳞次栉比的新居,蜿蜒向前的阶梯,洋溢幸福的面目面貌……走进赣南,你会发明,五年中频仍落地的一项项精准帮扶政策,给这里970万人带来的不只仅是糊口、出产形态的改变,更有这个国度振兴成长所储藏的强盛活力和滋养。 廖秀英(中)和事恋职员在江西省瑞金市凤岗村“廖奶奶咸鸭蛋相助社”收购村民送来的鸭蛋,筹备网上出售(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把苏区振兴成长放在心上 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子女有93万余人,占内地生齿三分之一,仅著名有姓的义士就有10.8万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均匀每公里就有三位赣南后辈倒下。 因为战役创伤,加上资源天分、交通前提、财富布局等身分,赣南的经济成长远落伍于世界和全省均匀程度,至今照旧世界较大的齐集连片特困地域。据统计,2011年,按国度最新的贫穷线尺度,这里有贫穷生齿215.5万人,占全市生齿的近四分之一,贫穷产生率跨越世界均匀程度16.5个百分点。 总有一份挂念,让人记忆犹新。 赣南非凡的职位,非凡的孝顺,非凡的坚苦,获得国度非凡的支持。 在2011年底至2012年头的两个月内,中央率领就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成长题目先后作出七次重要指挥,指出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孝顺和庞大捐躯,因为各种缘故起因,今朝经济成长如故滞后,人民糊口如故较量坚苦。怎样进一步辅佐和支持赣南苏区成长,使这里与世界同步奔入小康社会,让苏区人民过上富饶幸福的糊口,该当高度重视和研究。 2012年4月,由有关部委构成的连系调研组到赣南,为赣南苏区振兴成长“切脉开方”。 坎坷不服的泥泞路,幽暗湿润的土坯房,照明用的松油火炬……面前的景象,让调研组职员神色极重。 “把老区的真情实况带上去,把群众的期期望望转化为政策,是我们这次调研的初志。”连系调研组的同道说,否则,我们就对不起这块赤色的土地,对不起赣南的十多万革命先烈。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成长的多少意见》正式出台。 动静传来,赣南人喜泪温情抛洒,激情随便迸发。 随后,12个“国字头”支持文件、88个部委帮扶意见汇聚赣南。 多少意见被赣南人看作是“幸福宝典”。大到计谋定位、财富成长、基本办法,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门生念书……既分身当下,又着眼久远,布满了党和国度对赣南苏区的浓情眷注。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体谅赣南的成长,他重复嘱咐: 原中央苏区振兴成长事变要抓好,这有政治意义。 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世界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 暖意浓浓的话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浮现了国度率领人念念不忘的为民情怀。 这种情怀,直抵人们心灵深处。 五年间,有关部委先后派了79名优越干部到赣南18个县(市、区)挂职。 “踏进门槛,走进心坎;舍弃体面,做实里子。”这是冯宗伟的扶贫感悟。 身为由中国日报社选派的处级干部,他选择了到会昌县大西坝村当“第一书记”。 为了疾病缠身的村民,他到处奔忙,寻医问药;为办理项目推进中的坚苦,他淹灭精神,抱病住院…… 无论是项目推进,照旧挖井修路,部委挂职干部用他们的动作,把党中央的挂念转达到黎人心中,架起了党和人民之间的一座座“连心桥”。 让政策转化为黎民的“得到感” 一船一筏一人家,62岁的崇义县农夫冯祖明曾靠水糊口,“水上漂”的经验让他对“家”的盼愿出格凶猛。 上世纪50年月,国度筹建上犹江电厂,崇义和上犹两县大量耕地和住房被淹。一些村民便靠水吃水,在水面搭起木屋,有的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 多少意见的出台,让1246户“水上漂”竣事了头枕波澜的日子,安身立命的空想照进了实际。 前年,老冯搬进了当局为这些“水上漂”新建的崇义县“空想故里”新村。登陆后的渔民,有的进开拓区务工,有的从事旅游处奇迹。 多少意见将“民生”二字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办理好民生题目是振兴成长的主要使命,要优先办理突出民生题目,凝结振兴成长人心民力。 五年来,赣州市财务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改进民生; 151.74万人脱贫,占江西省脱贫生齿数的一半,贫穷产生率从26.7%降落到5.7%; 近300万农夫辞别了通风漏雨的土坯房,饮上了干清水,用上了稳压电; 人均可支配收入8729元,是五年前的1.9倍; …… 夯实农业基本,促进城乡统筹成长;加速基本办法建树,加强振兴成长支撑力……多少意见11部门共45条,含金量十足, “文件好,要害还在于落实。”赣南的干部群众紧记习总书记的叮嘱,在振兴成长的实践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力,举办斗胆实践和试探。抓住多少意见实验的重大机会,将国度扶持振兴成长的利好政策转化为加速经济成长的内活跃力。 前不久,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赣州港至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正待开行。班列满载100个20尺集装箱的家具、电子和打扮等产物,12天后将抵达哈萨克斯坦。 “赣州港”于2016年开通,是江西省第一个本地港口,能有用低落企业物流本钱,助推赣州打造成为毗连“一带一起”的重要节点都市和国际货品集散地。 依托赣州港的平台,不靠海、不沿边,缺乏木柴资源的南康,成长成为实木家具出产基地。客岁,南康家具财富总产值从2012年的刚逾百亿元增进到1010亿元,外贸企业从2014年的3家增进到300多家。 除了开通赣州港,赣州还通过建设先行先试树模点,赢得成长主动权。今朝,国度旅游扶贫试验区、教诲综合改良成长试验区、集团林权综合改良试验树模区等80项省级以上试点取得精采的树模成就。 五年革故鼎新,五年沧桑巨变。 数字表现,2012年至2016年是赣州经济社会成长最快、城乡面孔变革最大、老黎民受益最多的时期: 赣州市海内出产总值年均增添10.3%;局限以上家产企业数目、实现增进值和主营营业收入五年靠近翻番; 实验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等财富扶贫项目,让有劳下手段的贫穷群众进入财富链,加强贫穷户自身造血手段,确保长效脱贫; 优化教诲、医疗卫生资源设置,整合伙金资源改进城乡养老机构基本办法和处事成果; …… 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说,赣南五年的振兴成长和实践,不只意味着“世界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树模区”加速建成,更是以习近平同道为焦点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头脑新计谋在革命老区的详细实践。 在江西省赣南地域瑞金市叶坪乡田坞村扶贫办公室,一名村干部在调取扶贫事变卡(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续写红土地新的期间荣光 “哎呀嘞! 日头出来照四方, 老表内心亮堂堂。 兴国山称赞不尽, 一组山歌赞美党。” 在赣南,悠扬的“哎呀嘞”表达了多少意见实验五年来,赣南人民对本日幸福糊口的由衷歌咏,对共产党的深挚感情。 铭恩新村是兴国县土坯房改革安放点,同时安放了四个村落的村民。新村建好后,乡亲们聚在一路磋商,要为本身的新家取个快意的名字。 有人发起,叫“铭恩新村”吧, 对此,各人同等同意。于是,乡亲们将“铭恩新村”四个大字雕刻在村头的一块大石头上。 赣南子女将戴德之情化作格斗的豪情和前行的力气。 为敦促老区加速成长,多少意见实验五年间,赣州市委开展“送政策、送温顺、送处事”事变,完美党员干部直接接洽处事群众“双向全包围”制度,变“群众找上门”为“干部走上门”。 在全市掀起“作风效能”革命,敦促干部履职动力、手段、绩效“三晋升”…… 走进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极目远眺,近12.6平方公里的土地,已不是旧日的荒坡、山地。 仅仅一年时刻,汽车城就落户总投资200亿元的项目5个。汽车城筹划面积达35.2平方公里,建成后可拉动800亿元的投资。 “曾经来考查的德国专家以为,只用一年时刻建起这么大局限的汽车城是很不轻易的事,可是赣南做到了。”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打点处党委书记张雪刚说。 时刻对付繁忙的人来说,老是如年华似箭,转瞬即逝。 赣南的干部在被问到这五年最大的领会时,不谋而合地说,“时刻过得太快,尚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瑞金市教诲局党委书记、扶贫干部杨锐说:“此刻,提及‘人民’,便立即想起我那20多户接洽户。” 待万世之利,在今天之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