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程)汽车尾气达到零排放,尾气还可以回收再利用。今年80岁的吴佩江老人经过十余年钻研,研制出一种外接式尾气排放转化装置,并获国家专利。 卧室变成小车间 吴佩江是原二二八厂的司机,今年80岁,从20岁参加工作,到55岁退休,他和汽车打了三十多年交道。 来到吴佩江的家,吴佩江和老伴的十几平方米卧室,现在却变成了小车间:五六米长的铁制工作台,上面摆放着各种工具、材料、图纸,还有一台老虎钳子和涡轮增压泵。台旁放着气泵,台下堆着胶管、塑料管、不锈钢管,墙角用布蒙着的是一台摩托车发动机。 在工作台一端,摆放着一个铁家伙,两端焊着4个皮带轮,上下都有铁管进出口。吴佩江介绍,这就是尾气排放转化试验装置。尾气从这个口打压进去,在密封容器中,经过四周联动装置的化学反应剂的充分转化,达到零污染排放,同时尾气还可以回收再利用。 花几千元买汽车尾气 要研究治理汽车尾气,就得用尾气做实验,可是自家没有汽车,哪来的尾气?吴佩江就花钱买。他把五个五米长的大塑料袋子套在一起,一头缠上带阀门的塑料管,找人联系收集汽车尾气,灌满一袋子,送到家,50元。那些年每年都得买几十袋子。后来觉得买尾气太贵了,就购进一台摩托车发动机,专门制造尾气。 2008年,在吴佩江生病住院期间,他申报的国家专利批了下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他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 12年来,为了研制,吴佩江先后购买了几千元的尾气,并购置一些设备,加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吴佩江社保开支,每月1600元,老伴没收入。三个子女都是二二八厂退休职工,社保开支,生活也不富裕。吴佩江把多年的一点积蓄全部投入到研制中,不够用,就借款。 吴佩江的外债有多少?“这个我不会说,你也不用写。还不上债,大不了就把自己的住房卖了。”他说,他平时烟酒不动,省吃俭用,至今还没有手机。 他愿意无偿将专利奉献给社会 吴佩江拿出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只见说明书中写着:“本实用新型不需对发动机和化油器进行任何调整,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排量的发动机、烟囱或锅炉等废气排放的治理。” 他说,这仅是台试验机,现在是做改进之后的第四台了,将来研制成产品,经过多代的改进,会比它秀气多了。 “我老了,许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到专利,我从来没把它看成自己的东西。只要利国利民,谁干都行。我愿意无偿地把它奉献给社会,留给子孙后代。”吴佩江说。 (本文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