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院内的废品收购站。本报记者韩丽平摄 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曾一度被整治和取缔的隐匿于小区内的废品收购站卷土重来,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小区收购站“死灰复燃” 家住哈市道里区通顺小区的孙先生说,他住的小区与南方花园小区之间有一个废品收购站,去年夏季曾被道里区多部门取缔了,但安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入冬后又出现了一个废品收购站,不仅每天都有大量收废品的流动人员到那里卖货,而且夜间还有大货车到这里拉货,发出“叮叮咣咣”的噪音,该废品站还用废品点炉子取暖,冒出刺鼻的黑烟污染环境不说,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哈市市区内废品收购站点违法经营、占道经营问题,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去年7月中旬,哈市整治办组织开展了针对市区内废品收购站点的摸底调查,初步确定哈市无照经营废品收购站点为443处,并在当月取缔了286家。同年11月初,仅南岗区就对辖区内的116家经营废品的收购站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其中发现大量无照经营业户,现场取缔无照经营17家,其余95家无照收购站在整治过程中主动停止了经营。 然而记者在近日走访时发现,宣庆街36号院内,多家废品收购站聚集在一起已排成了一条长龙,每家门前都堆满了纸盒、饮料瓶等废旧物品,不时有一些废品收购人员和市民进出这里买卖废品,此外,还有专门前来淘二手废旧家电的,收购生意十分红火。 在哈市道里区霁虹街东安胡同里,几家废品收购站将收来的废品堆满了近500米长的一条街上。一位“破烂王”告诉记者,由于近期废品价格一路下跌,他们攒了很多废品等待价高时再出手。 收购站“收来”诸多安全隐患 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哈市小区内废品收购站多属无证照经营,收购来的废品往往要存放很长时间,尤其是在春夏时节,这些废品不仅会滋生蚊子、苍蝇,还会发出难闻的气味。 据了解,小区内废品收购站大多是租用违章、临时建筑,加之收购站人员流动频繁,消防意识淡薄,存在着极大的消防隐患。由于废品站里存放着很多废纸、泡沫、液化气罐等易燃品,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据反映,无照经营的废品收购站也是偷盗市政公用设施销赃的最大场所。今年2月,哈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警巡逻到红旗大街396号化工路附近时,发现一名可疑男青年从一个电线杆上爬下来。结果从其身上发现了数根已被剥开的电信电缆,据交代,该男子多次偷盗电缆造成哈市道外、香坊一带电信网络瘫痪,直接经济损失数千元,并将偷盗的电缆线卖给黑废品收购站。 医治顽疾还需跟踪问效 对于小区内废品收购站,哈市每年春秋两季都进行专门、专项整治,但整治结束之后,却少有部门来监督检查,甚至跟踪问效。 记者从哈市公安部门了解到,废品收购属于特种行业,原来是核准制,归公安部门管理,从2005年后,按照国家要求,将核准制变为备案制,废品收购从业人员到工商部门取得核发的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后到公安部门备案即可。但究竟有多少废品收购点没有经营许可,工商部门不掌握。 2008年9月11日,哈尔滨市召开建设“干净城市”动员大会,重点整治的四个区域环境之一就是废品收购站点,无照废品收购站将全部被清出市区。 哈市人大代表李天荣建议,应把小区废品收购站的清理列为哈市环境整治的一项常态工作,应该由多部门联合负责改为一个部门负主责,这样才能抓出成效。 采访过程中,很多市民提出建议:通过政府拨款建起绿色、环保、统一的社区回收站,彻底改变废品回收行业污染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的状况。 本报记者卢军韩丽平 (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