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07年就出台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个被称为“限塑令”的规定是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三年里,我国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省了360万吨石油;但是与此同时,限塑令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追踪“限塑令”》,以下为节目实录: 在对北京、上海、云南、四川等地进行了调查之后,记者发现,和“限塑令”实施之前比较起来,现在各地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都有所下降,尤其是在超市、商场等购物场所,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明显减少。 但同时记者也发现,在一些集贸市场中,“限塑令”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按照“限塑令”的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是记者和执法人员先后走访了北京等地的多家集贸市场,发现这些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商贩都在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市场经营商户 记者:你的塑料袋不收钱吗? 不收钱的。 记者:那么大。 这个不要钱的。 记者:你们这个市场不要钱的,都是免费的? 嗯。 而记者在进一步调查中还发现,这些农贸市场中除了没有按规定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外,还存在更为严重的问题。 在“限塑令”中,还有一项重要规定就是,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超薄塑料袋。 然而就是这种被明令禁止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在“限塑令”实行三周年后,依然在集贸市场中大量存在。记者和执法人员在北京某市场看到,商贩们使用的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市场经营商户 记者:这(塑料袋)太薄了吧? 没事。 记者:这种是那种超薄塑料袋是吧? 是。这属于超薄塑料袋。 同时,一些商贩还告诉记者,他们并不是没有合格的塑料购物袋,但因为这些合格袋是收费的,所以平时很少有人要。之所以放在这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应付检查。 市场经营商户 记者:像这个市场的话,都是用超薄的是吧? 想用什么用什么,没人管,检查的时候必须用这个。 记者:检查的时候就必须用这种。 记者和执法人员接连走访了北京的几家集贸市场,发现不少摊位使用的塑料购物袋,都是超薄的。而专家告诉我们,这种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非常容易破损,基本没有重复利用的价值。 翁云宣,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参与“限塑令”的制订工作。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翁云宣 那么收集了一些被风吹起来的一些袋子,进行厚度的统计,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说,对0.025(毫米)的袋子经过一些重量检测以后,从回收的价值上面,那么觉得这个厚度相对来说,具有比较好的回收价值。另外一个就是说,对不同厚度的塑料袋进行一些物理性能的检测,包括跌落性能、冲击性能等等这些,那么也觉得是0.025(毫米)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线。 记者在集贸市场上免费拿到了几个塑料购物袋,找到专家进行检验。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 高维 用这个厚度仪,检定过的厚度仪测这个塑料袋的单层,发现它的厚度是0.005毫米,下一个点是0.006(毫米)。经过刚才精确测量,发现这些塑料袋的单层厚度还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一半,甚至有些达不到标准厚度的1/5。 这些厚度严重不合格的超薄塑料袋,质量又如何呢?专家首先根据国家标准,对其中一个超薄塑料袋进行了试验。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 高维 当这个摆锤下落冲击到这个薄膜上,看它破裂不破裂,下面开始试验。大家发现,当这个摆锤从这个固定高度掉落下来的时候,冲击到薄膜上,它立刻破裂,就是说明不合格。 随后,专家又对这种超薄塑料袋的提吊效果,也就是塑料袋提手处的耐用程度进行了检测。 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 高维 我们向这个塑料袋里装了1公斤的沙子,作为模拟物,下面来做实验,看它的提吊效果。 记者:22次。 这个国家标准是要求这个袋提吊3600次的时候,无破裂、无损坏,但是发现这个袋,当提吊22次的时候就已经断裂了,并且里头的东西全都洒了出来。 也就是说,这个超薄塑料袋的提吊效果连国家标准要求的百分之一都没有达到,其质量水平可见一斑。 这种超薄塑料袋除了质量无法达到日常生活需要的要求,同时也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实验表明,一只超薄塑料袋在土壤中的分解时间长达上百年,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如果采用焚烧的办法,则会产生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二恶英等有毒气体。而如果垃圾中混入了塑料袋,在对垃圾进行堆肥或填埋处理时,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中国环科院固体废物研究所所长 王琪 实际上垃圾在填埋厂当中它还会发生反应,如果塑料袋比较多的话,有时会把里边产生的气体阻碍在里面,会造成一些像爆炸、着火。会出现这种情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