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江勇 自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于去年年底到期以来,废旧家电的回收重归市场调节。不久前,又有消息传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处理基金一旦征收,将在短期内给家电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废旧家电处理问题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 企业跟着政策走 我国废旧家电的回收和处理仍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激励。 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我国已进入家用电器报废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万台,报废量年均增长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达到1.6亿多台。 “产业经济价值的实现、先进技术的应用、产业政策的扶持都是影响废旧家电回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日前参加全国两会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建议加快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建议点出了我国家电回收的命门。其一,废旧家电处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其二,生产制造、销售、回收、处理“一条龙”的产业链还不完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国家电回收还是企业跟着政策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废旧家电的回收和处理仍主要依靠政策激励。 据了解,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由生产企业、销售商、正规拆解企业构成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已经初现雏形。我国正规的废旧家电拆解企业目前有100多家,而几年前仅有4家。不过,以旧换新政策结束之后,这个刚刚成型的体系还能维系多久成为悬疑:由于安装了昂贵的环保设施,还要开具正规发票,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运作成本比小作坊高得多。甚至有企业用“灭顶之灾”来形容政策退出对行业的影响。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就透露,公司85%以上的原料来自于以旧换新。 有专家认为,短期内“企业跟着政策走”的状况不会有根本改观。业内人士建议我国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并重的方式,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金模式尚未被认可 征收处理基金有望加大市场优胜劣汰的力度。 前不久,商务部透露将继续完善废旧家电回收渠道,将其纳入“十二五”期间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规模化、产业化。 最引人关注的是,与去年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配套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有消息称,处理基金征收标准为电视机15元/台、电冰箱12元/台、洗衣机7元/台、房间空调器7元/台。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随着相关基金管理办法的出台,废弃电器处理基金模式将成为市场主流。 国泰君安家电行业研究员表示,处理基金的征收将在短期内将给家电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特别是黑电,本来产品的赢利能力和转移成本能力都较白电更弱,因此可能受到较大影响。记者了解到,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并不愿意给企业增加成本压力,这也是处理基金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 家电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强调,一台家电看似只征收十几元,但对规模动辄上千万台的国内生产企业而言,最终的征收额将不是小数字。以当前我国每年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为5000万台计算,处理基金的年征收额将数亿元。刘步尘预测,上述《办法》若正式实施,家电终端价格会应声上涨。 或鉴于此,李东生在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的政策的建议中,希望对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家电制造商进行基金征收减免。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则建议,政府、消费者、生产商和回收基金应四方联动,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全民参与。 也有专家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家电企业尤其是定价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转移成本能力较强,征收处理基金将加大市场优胜劣汰的力度,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加速行业整合。 外资企业先走一步 国内企业在废旧家电回收方面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家电回收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稚嫩。国内企业普遍利润不高,主要靠赚取差价。而松下等外资企业对废旧家电回收后,还可以分离出高纯度、高规格的原材料,利润远高于国内企业。 目前来看,外资企业中日本企业在中国废旧家电回收市场上最为活跃。去年5月,松下电器在华投资的首家家电回收处理工厂在杭州正式成立,建设规模为年处理100万台废旧家电,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行。国外家电企业抢滩中国回收行业市场,首先是由于废旧家电中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回收后通过拆解,可从中提取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等再生利用资源。其次是我国未来报废家电数量庞大。 据了解,在商务部新的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废旧电器电子等回收处理设备制造,已经被列入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此举或将进一步刺激外资对该市场的介入。这也倒逼国内企业进行布局。长虹在四川投建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家电拆解基地,根据规划,至2012年年底将建设7条生产线,用于处理废旧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海尔也成立了青岛新天地生态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废旧家电拆解处理中心,并在青岛等地区建立了社区废旧家电回收站。 不过,国内仅有TCL、海尔和长虹等几家家电厂商涉足废旧家电拆解,在拆解技术、规模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其所用的拆解设备、分解技术也大多是国外的。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外资企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更为成熟,但是中国企业也有优势,即可以利用庞大的销售网络,大量回收废旧家电。盈联研究咨询副总裁田茂波认为,本土企业的市场基础优于国外品牌,同时还占据价格、成本、渠道等优势。“国内企业在完善自身技术、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市场机会还是很多的。”他说。 专家观点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 “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新政尚未实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极可能回到原来的混乱状态。”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前,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以个体户回收处理为主,电子废弃物专业拆解公司回收处理为辅。前者导致环境污染并对人身体健康损害严重,后者则面临投资大且原料来源不足等问题。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后,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得到初步建立和完善,但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结束,新政尚未实施,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极可能回到原来的混乱状态。 从七个方面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一是对具备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家电制造商进行基金征收减免,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二是提高废旧家电处理行业准入门槛;三是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四是进行税费政策扶持;五是进行进口废旧家电试点并建设现代信息化网络;六是政府部门应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保化、资源化处理方面做出表率并加强二手市场管理;七是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副会长刘涛 “建立公益基金,由生产企业、商家甚至拆解企业等提供资金,继续给消费者提供"以旧换新"补贴。” 我国好不容易才初步建立起由生产企业、销售商、正规拆解企业构成的废家电回收处理体系,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退出后,这个体系肯定会被破坏,大量污染严重的小作坊或会取而代之。应该研究建立公益基金,由生产企业、商家甚至拆解企业等提供资金,继续给消费者提供“以旧换新”补贴。 盈联研究咨询副总裁田茂波 “家电企业应将家电回收与售后服务相结合,在拆解量上有所保证后,再拓展回收产品范围。” 国内企业对家电回收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家电回收在国内毕竟还是刚起步,国内企业不愿意拿出资金进行家电回收设备的投入,重要的原因是赚这些差价还不如拿政府补贴相对风险小、成本低。 家电企业除了前期引进国外专业处理设备外,还应将家电回收与售后服务相结合,先期处理的废家电产品,在拆解量上有所保证后,再拓展回收产品范围。日本在2001年就实施了家电回收再利用法,对电视、空调等4种家电产品生产厂商规定了再资源化义务,像进入中国市场的松下就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研发经验。目前国内家电厂商涉足废旧家电拆解行业的,仅有TCL、海尔和长虹等少数几家,在拆解技术、规模等方面与国外家电企业存在巨大差距,现在所用的拆解设备、分解技术大多是采用国外技术。来源邱江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