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振 北京报道 前两月,曾果真炮轰贾跃亭,称其造车“基础只是一个观念”的董明珠,也许压根没想到,本身投资的新能源汽车公司银隆也遇不幸,至今拖欠多家供给商货款高出12亿元,已被告状维权。 2016年,董明珠欲让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但遭到格力股东大会反对。对此,董明珠并未急流勇退,而是以小我私人名义投资银隆,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业内人士暗示,从某种水平上来说,现在珠海银隆拖欠浩瀚供给商货款,或与格力电器也有必然相关。 拖欠货款遭堵门要债 由于董明珠参加投资而“走红”的新能源车企珠海银隆,正陷入拖欠供给商货款,遭上门讨债维权的舆论漩涡。据报道,珠海银隆过时未付出的货款至少12亿元。 珠海思齐电动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思齐”)是珠海银隆的供给商之一,也是今朝选择上门维权、果真喊话要求还钱的公司。 珠海思齐与银隆自2014年开展营业往来,从2016年10月开始,珠海银隆货款付出开始呈现耽搁征象,2017年1月20日在付出最后一笔200余万元的货款后,至今未付过一分钱。 珠海思齐副总司理束磊接管《中国策划报》记者采访时暗示,至今与珠海银隆供货总买卖营业额高出1.3亿元,而尚未收回的货款高出7600万元。因货款无法实时收回,在年关到来之际,公司已陷入策划逆境。 1月10日,多方催款无果的珠海思齐最终选择了上门讨债。束磊称,“银隆拖欠货款已使公司陷入了绝境,无法付出员工12月份的人为、无法付出几十家供给商的货款。” 现着实2017年9月,讨债无门的珠海思齐就已将银隆诉至法院,其后还向内地法院申请了工业保全。工业保全的功效表现,被冻结的与思齐有资金往来的银隆方面银行账户余额仅为20余万元,因此,法院还封存了银隆新能源名下的9套房产。 究竟上,被珠海银隆拖欠的供给商不但一家。据《财经》杂志报道,包罗珠海思齐在内,珠海银隆过时未付出的货款至少12亿元。除了珠海思齐以外,别的未付出货款的条约也已经延续告状。部门被拖欠供给商代表还组建了微信群,逐日互通讯息。 银隆欠款事格外力? 对付拖欠供给商货款一事,银隆官方认可了欠款的存在,却又暗示:拖欠供给商金钱的缘故起因是供给商所提供的产物存在严峻缺陷,以是才拒绝付款。这样的表明在外界看来未免有些过于牵强。 而当月朔手将银隆推上前台的董明珠,也再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6年董明珠想要造车,遂欲让格力出资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且未在乐成收购之前,银隆便已开始以格力的名义采购种种装备。 《中国策划报》记者相识到,与银隆洽商收购时代,格力便与珠海银隆全资子公司珠海广通汽车签定了《委托采购》条约,广通汽车以格力电器的名义代为采购公司所需的出产品料及种种装备。譬喻,珠海思齐提供的采购条约表现,格力电器向珠海思齐采购4套移动储能车及储能柜,条约总金额1432.6万元,并在条约中备注“银隆供方”。 另外,据供货方反应,在格力电器为广通汽车代购装备条约推行时代,供货方假如想顺遂拿到货款,还必要拿出必然比例的资金购置格力电器出产的手机等抵扣货款。珠海思齐提供的资料表现,2016年9月20日,公司向格力电器以3599元/台的价值采购20台格力G0215D型手机,总金额近7.2万元,并直接从货款中扣除。 据束磊先容,跟着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股权事项告吹,2016年底,广通汽车、格力电器与珠海思齐签署三方协议,格力电器自2016年12月31日起不再参加交易条约的推行和包袱条约责任。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珠海银隆货款付出呈现耽搁等题目。“公司在催收货款时,珠海银隆多次以资金求助为由耽搁,要求先缓一缓,直至最后拒绝付出货款。”束磊汇报记者。 而对付广通汽车委托格力代为采购装备的题目,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力回应本报记者采访称,“货款付出都在按条约推行,变乱首要是珠海银隆和供货商因产物质量题目导致的纠纷,和格力电器没有关联。”而关于供货商以购置格力手机抵扣货款的题目, 资金链是否能维系? 其后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一事被格力股东大会反对,董大姐仇恨地抛出一句“格力没有亏待过你们(股东)”后, 不仅云云,她还拉上了好伴侣王健林、刘强东等一众商界大佬为珠海银隆投资,当时的珠海银隆好不自得。 董明珠入局珠海银隆可谓“倾其全部”。颠末多次增持,今朝董明珠持股比例为17.46%,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在董明珠的光环下,格力电器和珠海银隆也进入相助“蜜月期”。得到董明珠放荡投资后,珠海银隆在业内申明鹊起,也踏上了快速扩张之路。 资料表现,自2016年12月以来,珠海银隆新能源财富园和出产基地就在成都、兰州、天津等地落子,协议总投资靠近800亿元。今朝,公司已在世界机关有11个财富园区,同时处于建树阶段的就有8家。 尽量珠海银隆由于董明珠的敦促而声量倍增,但其真正的策划环境并不尽如人意。据珠海银隆副总裁李志先容,2017年公司贩卖订单靠近7000辆,金额约85亿元。与其在2017年为本身顶下的3万辆年销量和300亿元贩卖方针相距甚远。 按照当初董明珠拟让格力收购珠海银隆时披露的数据表现,珠海银隆从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每年年尾账面上的应收账款别离为3亿元、31.8亿元、47.7亿元,别离占同期业务收入的86.60%、82.35%和192.10%。 可以看到这一比例很是浮夸,遂也激发了外界对珠海银隆资金链题目的忧虑。固然珠海银隆副总裁李志回应称,公司的银行存款尚稀有十亿元,加上尚未行使的银行授信额度,公司资金链不存在题目。 但在世界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珠海银隆前期扩张太快,再加上新能源汽趁魅整个行业自己就资金出格求助,并且企业不轻易本身消化,面对的资金风险简直很大。” 至今,珠海银隆焦点营业多由格力配景员工接办,其首创人魏银仓也被爆出于2017年12月辞任董事长,这意味着格力系对其把控力越来越足。将来,格力可否辅佐其迈过资金链的泥沼,逃出“贾跃亭式造车”的宿命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