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您现在的位置:> 智慧城市 > 智能终端 > 正文
由Google大量收购机器人公司说到未来生活图景 次 核心提示: Google 是一个数据服务公司,我认为它有两个战略——它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公司最终会和物流、和电商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花了很多钱开发了自驾的汽车,收购的波士顿动力的大狗可以把物资送到很偏远的地方;第二个原因则在于大数据,只有把手机、汽...
Google收购了波士顿动力,这是近半年来Google收购的第八家机器人公司,而联想到前一阵顺丰、Amazon、UPS也在测试用于送货的四轴飞行器,似乎自动化的生活已经离我们不远了。那么Google收购这么多机器人公司真的志在于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吗?机器人会如何入侵我们的生活?恰好我们此前采访过Ninebot,其董事长对机器人领域颇有研究,不妨一起听听他的看法。 Android之父Andy Rubin说,Google过去半年已经不动声色地收购8家科技公司,旨在打造全新一代的机器人。从您的角度来看,为什么Google会大规模收购机器人公司? Google 是一个数据服务公司,我认为它有两个战略——它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公司最终会和物流、和电商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花了很多钱开发了自驾的汽车,收购的波士顿动力的大狗可以把物资送到很偏远的地方;第二个原因则在于大数据,只有把手机、汽车、家电等等智能终端都连接起来,经过数据的整合、分析,Google 才能真正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那么为什么是这个时间节点呢? 我觉得首先大背景是现在网络都搭建起来了,大家都能上网了。大家都能上网以后,科技公司发现最终决定性的条件是:谁获得云端数据,谁为王。 你看,过去人们认为打印机、扫描仪、收音机这些设备是终端,后来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又认为计算机、pos 机这类设备是智能终端,因为数据在计算机里。可现在到了大数据时代,人们不再以计算机为中心,而是认为所有用户持有的终端设备都是智能终端,数据都在用户手里。所以从年轻人的手环、照顾老人的可穿戴式背心,再延伸到工业机器人、到智能汽车、到物流,这些设备都可以定义成智能终端。 从数据的迁移和智能终端角度来看待机器人,是一个理解的点。 还有一点是,当人的想法、人积累的数据最后要变为一个 action 的时候,机器人可以去负责最后的执行。未来就会变成,我在任何地方思考、想象、做决策,然后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到任何地方执行操作,完成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知道目前日本的机器人工业更为发达,那么在后进的情况下,美国有没有可能逆袭? 瑞士的ABB、德国KUKA、日本FANUC和安川电机有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之称,这些日欧的机器人公司在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美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但美国人认为今后的机器人标准更为重要,就和.com 有标准,传输协议有标准一样。我觉得 Google 收购 Boston Dynamics 有一点,他们想通过改变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来形成优势。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人和物体抓重的比例是 5:1,也就是 50 公斤的人可以抓重 10 公斤的东西,而机器人是 10:1(100 公斤机器人只能抓 10 公斤重物),所以他们想通过新材料来提高负重,这个如果达成的话,就会对日本、德国那些已经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形成洗牌,形成破坏性的创新。 就你所见,目前整体行业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现在来看,未来五大产业会是朝阳产业:新能源、智能终端、医疗健康、机器人 / 自动化、智能交通,这五个行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是长期需求。 而单从自动化机器人来说,现在由于劳动力成本高、竞争又异常激烈,很多枯燥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替代,所以机器人是可持续增长的一个需求。机器人可以渗透到医疗、交通等等行业,变成自驾机器人、科考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机器人是未来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必经之路。 机器人的到来一定是从工业机器人先开始,然后再到物流、电商这些企业级应用,最后是可以照顾老人、可以用于教育的个人机器人。 我们都喜欢机器人的高效,可是当机器人在工业上甚至在服务业上都取代了人工以后,会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失业问题呢? 我觉得可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不是说机器人抢了人的饭碗,而是人本身不愿意干那些活。我出差的时候住一个星级酒店,我问服务生如果奇瑞工厂给你 3000 块工资,比你现在 2500 工资高,愿不愿意去?她说不愿意,她宁愿拿得少一点,也不愿意去枯燥无聊的流水线。所以这个替代有时是由人性决定的。 并且机器人引进之后,会大量渗透到商务、服务行业,可以把人的就业水平提高。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机器人是刚性的、长期的增长性需求。 最后问个略跑题的问题,你近期比较关注哪些有趣的东西? 人到达不了的地方,月球车、火星车,还有今后的核工业,抗震救灾领域。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物联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关热词搜索:Google 机器人 上一篇:物联网冰箱 科幻照进现实下一篇:肢解智能硬件营销术语 吐槽智能硬件营销
延伸阅读 评论排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