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波并购狂潮中,并不乏“泼冷水”者。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某工程机械企业高管欧阳城(化名)表示,“完全是图个名,因为大家喜欢互相攀比。”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认为,就国内企业所付出的海外并购成本而言,恐怕“一辈子都收不回”。 “执掌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的外国人都是很聪明的,如果能赚钱,他们会卖给你吗?”欧阳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现在海外市场要赚钱很难了,以欧洲为例,该建的高楼、该建的桥梁、该建的基础设施都建得差不多了;而去拓展非洲市场的话,目前当地局势又不太稳定。它们(指被并购的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的设备都很多年了,肯定要更新,那么就要再投入,而且还要去解决当地高昂的人力成本。 不过,华泰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械行业分析师则有着与此截然相反的看法:“如果以未来发展的眼光看,现在并购的时间点是非常好的。未来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遇到这种机会了。比如三一重工收购大象,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如果市场好的时候,人家为什么要卖给你呢?” 王合绪对此表示认同,“如果不是金融危机,国外的巨头不一定会卖给你,而以2亿多欧元的价格,也不可能买得到。” 以对世界3大巨头的收购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被收购前,普茨迈斯特是行业的老大,施维英是老二,CIFA是老三。 在华泰分析师看来,对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而言,主要是带来了品牌的影响力,而对于徐工集团来说,主要在于优化它的产品结构。 “徐工集团在混凝土机械那块还不算强,它去收购世界的世界排名第二的施维英,它的协同效应更强。而三一重工的和中联重科借助了其海外渠道,各自收获不一样。”王合绪补充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归类于: 热公司今日报纸 每经记者 卓志强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 祝裕
延伸阅读: 返回每经网公司首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