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实话,在上面三点中,除非美国市场大环境近期真的天随人愿出现实质性的改善,否则我不认为海尔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够立即大幅度提升GE家电的运营水平。同时,美国市场是相对成熟的市场,新品牌进入门槛很高。在美国的中低端白电市场,海尔会因此陷入两难,不用GE家电的品牌进入成本会很高,用了GE家电的品牌又会在中高端市场对品牌带来损害。这样说来上面提到的第二条也不那么容易实现。在我看来,真正短期内有潜力的是最后那条,那就是反过来用GE家电的牌子更好地占领中国的中高端市场。这个故事的核心卖点还是在中国,特别是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大背景下。
也因此,就出现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可能。那就是海尔在大PE的推动下把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拉通,通过全资收购GE家电形成拉通后的大海尔(真正的世界级公司),大PE在大海尔中再占有一定的股权比例。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未来海尔内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是由于涉及处于两个股票市场中的两家上市公司,因此构造起来会遇到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监管当局的质疑。连把海尔集团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装进香港的海尔电器都迟迟实施不了,更不用说这么大的手笔。思路过于大手笔,结果往往就是每小时收费600美元的大律师成为整个过程中的唯一赢家。
和微软图谋雅虎不同(我认为微软迟早会得逞),今天的海尔以小博大,跨洋出击,这是一件具有很大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事。无论是相对稳健的方案还是相对激进的方案,胜算都不超过50%,甚至可能不超过25%。不过,如果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海尔将成为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海尔。我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张瑞敏先生。
相关文章
《PE投资热将是一场全民试错运动》
《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市场不会冻结》
《谁谋杀了贝尔斯登》
《中国出现世界顶级PE的五个前提条件》
《华为贝恩模式破土而出》
《50亿人民币即将进入中国电影业》
《中投公司应该充分利用第三方投资平台》
《快评: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
《全球投资圈的话题:黑石》
《如果奇瑞收购克莱斯勒》
回到首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