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不统一人员素质不统一工具不统一市民建议—— 同种废品收购价格不统一,废品收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称量废品的工具各式各样,废品收购点条件各异……日前,针对废品收购市场的各种问题,市民张先生向北京市人民政府市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整顿废品收购市场,规范管理废品收购点,实行废品收购人员的“准入制”。为此,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昨天,在海淀区万柳东路的一个十字路口,记者看到路边停放了一辆收购废品的卡车。卡车上装满了收集上来的废品,码放整齐,尽管露天经营,但是周围没有异味和遗撒垃圾。这个收购点称重的工具是磅秤。一位居民正在卖易拉罐,收购员出的价格是每个0.2元。据收购员说,他的收购点是经过海淀废品回收公司、工商、税务等部门批准的,价格都是有关单位定的,并且这些单位经常到摊点来进行检查。他们不能随意变动回收点。 而就距离这个点大约400米,在万柳中路的一个小区内,记者看到了另一个废品收购点。这个点设在了小区的一个垃圾箱旁,尽管收购员正在收拾三轮车上的废品,但是看上去很凌乱,周围散发着异味。收购员说这里的易拉罐回收价格为每个0.15元。她称是经过物业同意后,一直在这里设点收购废品。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在许多规模大的小区或者老式住宅区里,经常有许多骑三轮的废品收购人员。他们往往根据楼号划分活动区域,称重使用的是杆秤,经常出入居民家中,有的为居委会所管理,有的则无人管理。有些流动废品收购员经常用电子喇叭吆喝“收废品”,居民对此多有不满。 “现在废品收购太不规范了。”经常租房住的杨女士住过许多小区,也看到过不同的废品收购点和废品收购员,她把目前的废品收购现状总结为“废品价格不统一,收购人员素质不一,称重工具不统一,收购环境脏净不一”。杨女士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定期整顿废品收购市场,对废品收购点实行制度化的管理。 而市民张先生说,过去有许多的国营废品收购站,居民经常要拿着废品走很远去卖,尽管不方便,但是可靠。现在,这些收购站都已经没有了,而居民图方便都会到邻近的私营废品站或者找个体收购员上门,由于对于这些人员的来历并不知情,无形之中带来了安全隐患。张先生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对废品收购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挂牌上岗,这样居民的安全也可以得到保证。 市民李女士则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对私营废品收购点和收购员进行注册入档,一旦发现收购违法违禁物品,可以及时处理和整顿。同时,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将对废品收购行业的管理制度化。(满羿) (责任编辑:admin) |